對于當前國內白糖價格市場分歧越來越大,看漲者不乏其人而看跌者也大有人在,看漲者除了進口糖保障調查之外,對于本榨季國內供需五百萬噸巨大缺口也存在期待,看跌者理由較為簡單,主要是糖價已遠高于制糖成本,包括眾多行業(yè)內人士對如此高的利潤存在質疑。制糖生產成本并不是決定糖價走向的唯一因素,但無疑生產成本是考量糖價走向十分重要的指標。
世界上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分為二看待,白糖生產成本與糖價的關系自然也不會例外。如果以數年為單位觀察國內糖價總是圍繞制糖成本上下波動,但兩者并非絕對關系,糖價漲跌有時候會脫離制糖成本束縛,并不是成本提高糖價就會上漲,也不是成本下降糖價就會下跌,更多的時候是糖價上漲帶動成本提高,糖價下跌帶動成本下降,不過有時候成本的提高促使糖價漲的更高,成本下降也會壓迫糖價走低。
萬物在矛盾變化中歸于統(tǒng)一,如果將時間拉更長會發(fā)現(xiàn)白糖幾輪牛熊下來,以十年為單位計算糖價與成本均值正相關,且兩均值之間基本并行,也就是說熊市糖價低于成本,牛市糖價高于成本,兩者抵消之后離成本還是比較貼近,這就意味著當前的高糖價誕生于上一輪熊市全行業(yè)嚴重虧損,糖價高確實是很高了,但高糖價更多的是對前一輪熊市虧損的補償,這就是本榨季開榨至今糖價能維持在相對高位的原因之一,而且會貫穿整個16-17榨季。
糖價是制糖成本催生供給供應變動后的最終結果,成本對供應的增減變動還是十分明顯,國內白糖產量倒退十年接近腰斬一半并非偶然,甘蔗最低收購價格大幅下調是罪魁禍首。糖料是制糖企業(yè)的命脈,沒有糖料一切都是空中樓閣、無米下鍋,這就決定了維護中國食糖安全根本出發(fā)點應該在保護糖農收入切身利益上,糖農直補勢在必行。同時制糖企業(yè)作為食糖產業(yè)鏈關鍵銜接環(huán)節(jié)利益也需要兼顧,制糖企業(yè)好比汽車上的發(fā)動機,發(fā)動機出了問題汽車也就拋錨了。
從歷史經驗來看高糖價是刺激產能擴張的首要因素,特別本榨季國內糖市進入增產周期第一年,上一輪白糖牛市催生兩個‘千萬噸’至今沒有被消化,一個是淀粉糖千萬噸,另一個是進口原糖加工能力千萬噸,當前淀粉糖得益于原材料玉米價格處于低位,進口糖得益于國際白糖主產國生產成本更低。高糖價會掩蓋行業(yè)很多問題,比如效率低下、設備老舊、蔗種老化、品質一般、機械化程度低等等,更重要的是高糖價是糖源產能擴張的催化劑,近期可百分百替代白糖的結晶果糖開始批量生產,進口糖更是苦于無法自由通關,這些都為以后的糖市埋下了隱患,下一個千萬噸會不會是甜菜呢?當然甜菜產量基數本來就低,千萬噸很難實現(xiàn)但提高到300萬噸并非不可能,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指的本榨季,是未來三年。
所以對本榨季而言穩(wěn)定高于一切,穩(wěn)定并非單指糖價保持在合理相對高位區(qū)域,制糖產能同樣需要穩(wěn)定而不是快速盲目擴張,國內甜味品市場消費蛋糕就那么大,一哄而上只能是多輸的結局。今天上午國內期糖觸底上漲,個人認為宜緩不宜急,緩則進退自如,急則刺激國儲出庫,同時也不利于二季度的進口,預計近期國內糖價會構筑新的震蕩箱體,重心小幅上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