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《實用臨床布魯氏菌病》,布魯氏菌病(下稱“布病”)是由一種可以進入細胞內的布魯氏菌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,它是由患病的羊、牛等傳染給人的,人際間不會傳染。主要通過皮膚、黏膜、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。臨床癥狀為長期發(fā)熱、多汗、全身乏力、關節(jié)肌肉疼痛等癥狀,以及肝、脾腫大、淋巴結腫大、睪丸腫大、關節(jié)腫痛等。
該書由黑龍江農墾總局總醫(yī)院感染科主任醫(yī)師李福興主編。黑龍江農墾總局總醫(yī)院布病專科是全國第一家專門診治布病患者的??撇》?,上世紀80年代組建,是中國最權威的布病??漆t(yī)院之一。2011年東北農業(yè)大學28名學生做實驗感染布病后,在該科室治愈。
李福興表示,近年來布病疫情明顯回升,在該院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天來門診就診的布病患者也就幾個或十來個,而這幾年每天的布病患者門診量都在二三十人,最多時可達到50人,另外住院患者也很多,大部分時間住院的布病患者都在100多人。
由于布病是國家乙類法定報告?zhèn)魅静〔》N,國家衛(wèi)生部門要求每月每年都公布發(fā)病數及死亡數。本報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(fā)現,2003~2014年,12年間,中國的布病發(fā)病人數從6448例猛增到57222例。
一位研究人員對記者表示,人際間通常是不傳播布病的,人感染主要是因為跟動物接觸。根據衛(wèi)生部門的數據,人際間布病發(fā)病數呈直線上升趨勢,其原因是動物布病疫情的流行。
建國初期,國家對布病的防治非常重視,投入了大量的人、財、物后,疫情基本得到控制。但近年來,隨著畜牧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從事獸醫(yī)、飼養(yǎng)、屠宰、肉類及皮毛收購、加工等工作的職業(yè)人群大幅增長,牲畜的自由買賣和牲畜的異地流通量加大,以及布病本身的變異等因素,致使布病疫情明顯回升。
根據2009年內蒙古農業(yè)大學的一篇碩士論文《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分子分型研究》,全國有25個省區(qū)市的人、畜有布病的存在和流行,約3.5億人受布病威脅,有1200多個縣是布病重災區(qū)。
這一論文的作者伊日蓋表示,1994年開始,我國布病疫情回升,2000年以后呈迅速增長趨勢,從2007~2008年的人畜間布病檢測情況看,奶牛和人患布病的發(fā)病率都呈明顯上升趨勢。
前述研究人員表示,羊群布病對人的危害性最大,依次為豬布病和牛布病,但豬布病疫情存在但不嚴重。他說,對于畜類的布病,經費投入的不足讓地方政府陷入兩難,若上報疫情,則沒有足夠經費去屠宰、淘汰病牛;若不上報,檢疫就沒有意義。
他表示,政府所給予的補償不足以彌補養(yǎng)殖者因病畜被撲殺而遭受的損失。在西方,往往至少按市場價的80%予以補償,而中國因為補償體制的僵化,不能根據實際的狀況進行調整。
伊日蓋也表示,由于牛羊的經濟價值較高,加上補償不夠等值、及時,養(yǎng)牛戶往往不愿承受撲殺造成的經濟損失,因此,病牛一旦被檢出,他們便將牛私下轉移或賣掉,使病牛難以做到及時撲殺,傳染源長期存在,造成疫病傳播。
上述研究人員說,牛羊得布病之后,只流產一次,以后就不流產了。病畜并不會死亡,而是長期帶菌。要想確診,必須通過抽血化驗。至于布病牛的產奶量,則跟正常奶牛一樣。只要經過嚴格的巴氏消毒程序,哪怕奶源中含有布魯氏菌,在含菌量不高的情況下,也可以完全殺死。
而資深乳業(yè)專家王丁棉曾對媒體表示,布魯氏病毒要在65攝氏度加熱30分鐘才能殺死,而巴氏奶只在75攝氏度左右加熱15秒,常溫奶雖然殺菌溫度高過130攝氏度,但只持續(xù)4秒。“為了保險起見,受污染的奶源還是不能銷售。”
長年從事布病研究工作的李福興說,布病在農牧區(qū)是常見病,只要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期,早期進行科學、規(guī)范的足療程強化治療,治愈后,一般不會復發(fā),除非又接觸病畜再次感染。至于所謂的“布魯氏菌終身攜帶”說法,他表示,憑他長期的臨床實踐及資料文獻查閱,都沒有找到證據來證明。其醫(yī)院的布病科從建科至今,上萬病例絕大多數都治愈了。
如何防控畜間布病?
上述研究人員稱,有低成本的方法,也有高成本的方法。若采取高成本方法,須將化驗呈陽性的牲畜全部撲殺,殺掉牛群50%的牛都是不夸大的。“布病很復雜,一般是畜牧相關人員的職業(yè)病。是否能夠有效防控布病,就看政府的重視程度了。”